不过话说回来,朱和壕可是大明的皇太孙,是未来大明至高无上的帝王,两万万几千万子民的君父,上百万明军的统帅。这样的人如果一直养在深宫里面,靠着几个所谓的饱学之儒,传授一点儒家的大道理,最多再加一点父皇母后口耳相传的帝王之术,是根本无法掌控和治理大明这么个超级大帝国的。
他必须要系统的学习军事和民政,同时还要得到实践的机会——治国带兵当皇帝这种事情怎么可以不下基层,不进行实践,只靠别人教一点理论知识就直接上马就干?
在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奥斯曼帝国尽出英主明君,一代一代都是牛人,把国家的版图扩张了不知多少倍!靠得就是让苏丹的儿子们先去当总督,在实践中掌握治国打仗的本事,同时建立班底。而在老苏丹死后,则让儿子们“赛跑”,看谁先“跑”回首都伊斯坦布尔,谁就能当新苏丹,谁要跑得慢了……呵呵,那可就多半活不成了!
所以苏丹的儿子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治国带兵的本领,还得努力锻炼身体,以保证自己可以在老爹去世后没日没夜的往首都赶——如果慢了一步,还得赶紧逃命,这又是一场新的对体力和毅力的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苏丹,不仅知道怎么治国打仗,而且还拥有强健的体魄,在登基之后足以用最充沛的精力去治理庞大的国家。
后来这个制度因为兄弟之间的厮杀太过残酷而被废止,改成了“圈养法”,圈养出来的苏丹是什么水准,看看奥斯曼帝国的衰弱历史就知道了……
而朱由检显然也是吃够了“圈养”的苦,他那么聪明的一皇帝,上辈子居然干了那么多的糊涂事儿,归根结底还不是因为根本就不懂吗?你看这辈子他都懂了,不就英明神武了?
所以朱由检现在又成了最懂教育孩子的万岁爷了!
不仅教儿子,还会教孙子,不仅自己教,还办了学校(少年侍卫团、侍卫团)进行标准化、系统化的教育,而且还为朱和壕安排了最会带孩子的忠臣,就是现任的燕宁镇总兵官、左都督、太子少保、定边侯张献忠!
张献忠现在已经上了年纪,六十多岁的老忠臣了,头发胡子都白了,但是精神依然矍铄,骑在一匹大青马上腰板依旧挺得笔直,远远一看,就知道是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
张老将军回头看了一眼身后,身后是整整3600名胸甲骑兵——都是按照大汗朱慈烜的怯薛安答为模式练出来的。不过没有怯薛安答那么厉害,因为怯薛安答是3600个蒙古百户中百户挑一出来的精锐!而这3600胸甲骑兵则是从燕王府所管辖的4万军户中选拔出来的,差不多十户出一丁,质量当然不能和百户出一丁的怯薛安答相比。但是也不算差,因为崇祯划给朱和壕的40个千户都是老千户,是崇祯十几年的时候就在金莲川草原和千里松林以西安家落户,且耕且牧的千户。从他们当中选出的3600胸甲骑兵当然不会太弱。
另外,崇祯发给朱和壕的辅臣也都是狠角色,除了张献忠之外,还有张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李定国。这四位都是少年侍卫团、侍卫团出身的职业军人,最会带兵了。而朱和壕本人,也是少年侍卫团、侍卫团的出身,也是相当出色的职业军人!
在他们这些人的严格训练之下,燕王府的护卫骑兵当然被调教成了第一流的劲旅,这些年还跟着朱和壕东征西讨,不仅打给附近的燕山贼,还在贝加尔湖附近和罗刹国的哥萨克骑兵较量过好几回,而且每次都打胜了。
看见3600名精锐骑兵全都牵着战马,背着骑枪,在开平城的南门外列出了几个整齐的方阵,张献忠也极为满意——今天可是个大日子啊!
今天是大明皇帝、大明皇太侄、新任的蒙古大汗、日本国天皇、安南国太上王等人从金莲川草原上的库里台大会会场移驾到开平城的日子啊!
根据可靠消息,这群朱明王朝君主再加上另外几十个王爷、重臣和大勋贵,要在开平城商量一个什么大明约法……约完法之后,万岁爷还会定下退位内禅的日期?也不知道是禅让给谁?如果能让燕王殿下越过太侄直接即位就好了!
想到这里,张献忠就一拎缰绳,策马向前,到了正骑在马背上等着接驾的朱和壕身边,笑着问:“千岁爷,昨晚上小女还让您满意吗?”
张献忠的小女儿让朱和壕睡了……而且还是在没名没分的情况下睡了!原来昨天张献忠的小女儿出城游猎,正好碰上了从库里台大会现场归来的朱和壕,两人眉来眼去了一番就好上了。朱和壕也不拖泥带水,当时就把她带回王宫给睡了!
“哈哈哈……”长得和上辈子一样英武俊朗,还极有女人缘的朱和壕闻言大笑了起来,“果然瞒不过定边侯啊!那么……定边侯,孤能唤您一声岳丈吗?”
“额自然是求之不得,”张献忠笑得跟乐开花似的,“只是万岁爷和太侄殿下能恩准小女入千岁爷的后宫吗?”
朱和壕只是笑着:“定边侯放心,无论他们准不准,孤都不会对不住令爱的,将来总有一天,孤会封令爱为贵妃……咱们两家,现在就算是亲上加亲了!”
“那臣就先谢过千岁爷了,”张献忠就在马背上一拱手,然后压低了声音,“千岁爷……小女等得起,小女肚子里面要是有了,可等不起啊!您什么时候能让她当上贵妃啊?”
“怕是还得等上二十多年……”朱和壕瞄了眼张献忠,笑着问,“怎么?等不起吗?”
“等得起,等得起……”张献忠笑道,“只要有个准日子就行!”
第2268章 怎么还有天地会?
托了朱和壕的福,朱慈烺马上就要和张献忠成为亲家了!
不过他并不会感到惊讶,更不会反对这事儿。因为他自己老早就是李自成的好女婿了——也不知道李自成这辈子是不是找大夫治好了隐疾?上辈子没有儿女缘的李自成,这辈子居然和他的侍妾邢娘子生了三儿三女。朱慈烺在崇祯三十年的时候,不知怎么就对这事儿感到好奇,于是让李自成带着家眷到上海十间堂一起过大年。结果就看上了人家的小女儿李月娘!
当然了,朱慈烺并不是因为好色才看上李月娘的,虽然这李月娘长得的确非常漂亮,一点都不像李自成……不过这并不是朱慈烺把李月娘纳为侧妃的原因。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崇祯三十年的时候,藩王把辅臣的女儿纳为王妃或侧妃的事情早就成了风。
而且崇祯皇帝也鼓励儿子们怎么干——儿子在国内当猪养的时候,皇帝老子担心儿子勾结权臣谋朝篡位,当然不能允许他们和大臣联姻了。可是现在皇子早晚出国打拼,哪儿能没有亲族心腹跟随?所以崇祯是鼓励自己的儿子们搞君臣联姻的。
而这个李月娘似乎遗传了父亲李自成的不孕不育症,跟朱慈烺快八年了,都一无所出,不过这也方便了她跟随朱慈烺东奔西走。这会儿她就一身戎装,骑马走在朱慈烺的身边,好一副忠心护夫的模样。
朱慈烺也和她们一样,戎装板甲,腰里挎着弓箭长刀,一副出征打仗的模样儿,走在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当中。
庞大的行军队伍是由崇祯皇帝的帐前骑兵,朱慈烜的怯薛安答,朱慈炯的近卫赤备,朱慈照的安南北府骑兵,朱慈烽的花剌子模骑兵,朱慈灿的布哈拉骑兵,朱慈烁的塔吉克骑兵等部,以及另外二十多个领有万户王庄的大明亲王的护卫骑兵组成的,总数不下三万!而且还都是板甲骑兵或胸甲骑兵,还是一人双马,还都是好马。
光是这些骑兵要是穿越到三十九年前,平辽灭奴都用不了五年,有五个月就足够了!即便在今天,三万板甲骑兵和胸甲骑兵依然是一支强大而且昂贵的武力!
只是这些骑兵当中,属于朱慈烺的仅仅只有一百余骑,还包括他自己和李月娘、哈斯其其格、德川通(她是在崇祯三十八年冬从日本赶到北京的)……没有兵权啊!
朱慈烺看着周围浩浩荡荡的骑兵,只得长叹了一声,看来这崇祯皇帝是要抓兵权抓到死了。自己就算当了皇帝,也没法把兵权抓到手里……既然兵权很难抓到,那么就只能把议会牢牢的抓住了!
议会……应该就是玩银票政治吧?朱慈烺心想:只要能用银票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什么大事了!
他正想到这里的时候,身边的李月娘忽然叫喊了一声:“千岁爷,开平,开平城到了!”
开平城……朱和壕的城!朱慈烺心说:土豪儿不会逆子的,他一定是听话的好儿子!
所以他的兵,就是我的兵!
想到这里,朱慈烺就在马镫上站了起来,向前方望去。就看见远方的阳光下,开平城高厚坚实的城墙,透出了一股子雄浑之气,似乎预示着一个坚不可摧的帝国,即将在开平之会中诞生。
……
所谓的开平之会,实际上就是一场制宪会议,不仅是大明朝的制宪会议,同时也是大蒙古、日本国、安南国、马六甲国、暹罗国、朝鲜国等一众大明同宗友邦和藩属国的制宪会议。
因为在17世纪,大明依旧是东方世界中领袖群伦的国家!特别是崇祯中兴以来,大明帝国在声威,甚至超过了朱元璋生前的时代。
所以大明的重大变革,必然会被下面的一群小弟模仿。更何况这些小弟,大部分都已经姓朱了……
因此这场开平制宪会议不仅是华夏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和重大关口,同样也是东亚、东南亚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甚至是最重大的事件。
而在崇祯三十九年三月初八这一天,坐在燕王宫的承运殿的御座边上的朱慈烺(御座是崇祯在坐,大殿上还有朱慈烜、朱慈炯、朱和壕三人有座位),却听到了一个让他哭笑不得的建议。
“这个咱们大明的库里台大会既然是要经常召开的,就应该有个专用的名称。臣和卢首辅、魏次辅,还有国子监的夏祭酒,京师大学堂的纪堂主(大学校长就叫堂主),应天大学堂的郑堂主他们都反复商量了,一共准备了两个好名称,一个叫议政王大臣会议……”
正在说话的是个人高马大,膀大腰圆的黑脸壮汉,乃是当世巨儒(比大儒更大),西衍圣公孔胤正。据说这个西衍圣公学问很大,最善以德服人。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北宋穿越指南临安不夜侯铁骨[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藏国黑道特种兵盛唐挽歌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唐砖[精校版]秦功步步生莲[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谍影凌云晚明[精校版]红楼之挽天倾奉天承运[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国色生枭[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谍海王牌大宋第一状元郎[精校版]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汉阙[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唐人的餐桌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大明国师两京十五日大唐天将军特战先驱[精校版]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民国投机者秦吏[精校版]朕能走到对岸吗我的帝国[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宋的智慧[精校版]盛唐烟云[精校版]枭臣[精校版]葬明[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序列大明辛亥大军阀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大明武夫[精校版]将血[精校版]扼元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三国之名门公子[精校版]权臣红楼之庶子风流[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银狐[精校版]伐清[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父可敌国北朝帝业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如意小郎君[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雅骚[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北颂[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