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txtzw.net)--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txtzw.net

第89节

作者:大罗罗
在两人周围全是士兵,都是脱了甲胄的龙骑营、虎卫营和东宫侍卫营的官兵。他们都打着火把,亲眼看见大明朝的抚军太子殿下跟他们一尺一尺的用脚量着南下的官道。大家心里对这位接地气的太子又多了几分敬佩。
这位太子可是真的跟大家伙一起吃,一起走啊!而且还大把大把给大家发银子,发“白条”(赐田论功的圣旨),是真正的同甘共苦啊!
太子都这样,谁还会叫苦叫累?大家伙什么身份?比太子还尊贵不成?
不过他谁也不知道。朱慈烺早就累得心里面叫苦连天了,不过是在众人面前,他还得装出一副志气昂扬的样子,有人们的目光投过来,他还得挥手致意,用一副大无畏的反动派的语气说几句鼓动人心的话。
“兄弟们,跟着本宫,土地会有的,娘子也会有的!”
虽然是极朴素的道理,但还是给了疲惫不堪的战士们提振了精神。队伍当中,不时还会响起应和的喊声。
“千岁爷是把咱当兄弟啊!”
“有千岁爷在,大明一定会中兴的!”
“千岁爷和咱们同甘共苦,咱们替千岁爷拼了性命打天下!”
“千岁爷是明君,大明有救了……”
听到这样的回应,朱慈烺的那点疲劳,还有屁股上、大腿内侧,还有磨出血泡的脚丫子上传来的疼痛,一下子都减轻了不少。他心里想着:从北京到天津大沽口不过是300多里,和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自己如何走不得了?
崇祯皇帝和周皇后共乘的马车,就在朱慈烺身后不远处,和朱慈烺一块儿从王庆坨赶来迎驾的曹化淳则牵制马,步行在马车边上——现在除了崇祯、周后、张太后、李选侍,还有其他一些实在走不了路的上了年纪的官员、官员家眷,或者在小规模的骑兵交战中负伤的伤兵由马车载着前行。其他人都和朱慈烺一样,步行前进了。
之所以这样,并不完全是为了同甘共苦,而是为了让马匹得以休息。
这一路出来,急行军一百几十里,不仅对人力是个考验,对马力的消耗也极大。现在眼看着就能入王庆坨休整了,所以就尽可能节省着用了。
当然了……朱慈烺作秀的成分也是有的!
现在朱慈烺的太子权威打了折,就得靠作秀来提振人气了。这年头当伟人的作秀最高境界,就是解衣推食,就是同甘共苦。朱慈烺的前世本就是个从底层往上爬的小人物,哪有什么架子放不下的?
只是他这番作为,在马车上崇祯和马车边上伺候着的曹化淳看来,可就是大不寻常了。
这位太子真是在深宫中长大的?拉拢人心的枭雄手段怎么就玩得那么好呢?是哪个讲官教给他的?
“陛下,妾说句不该说的,慈烺这孩子还真有点太祖、成祖的遗风啊!”
周后眼中,儿子朱慈烺当然全世界最好的儿子了!没有这个儿子,她的性命现在已经送掉了!丈夫也许能孤身逃跑,也许已经殉了祖宗江山。哪有现在这样,可以安安稳稳去江南家居中好好过日子?
在她看来,等到了江南后,丈夫就别管事儿了,都交给儿子算了……
崇祯哼了一声,不阴不阳的反问了一句:“老皇亲还在痛哭吗?”
他说的老皇亲是指国丈周奎。周老头给外孙坑光了所有的银子,还敢怒不敢言,就剩下哭了。哭了一路,那叫一个撕心裂肺啊!可也没人同情他,连女儿周后也不同情他这个老抠。崇祯皇帝更是有点幸灾乐祸,他这个皇帝落到这步田地,归根结底还不是周奎这样的皇亲贵戚在国难领头的时候都不肯拿点钱出来救国吗?
这国又不是崇祯皇帝一家的,他们这些皇亲贵戚和一群藩王宗室也都有份儿的,凭什么他们都一毛不拔,就让自家这个明君背锅?现在都让太子坑了吧?活该!
周后被崇祯一问,也是幽幽一叹:“慈烺这孩子的确狠了一点,怎么都该给他外公留一点银子的……”
“留着性命就不错了!”崇祯皇帝故意提高了嗓门,好让跟着马车步行的曹公公也听见,“都说慈烺行事像太祖像成祖,可太祖成祖是什么人?眼睛能柔沙子?能容得下那群贪了不知道多少银子的勋贵、皇亲、官员还有……内侍吗?”
曹化淳听崇祯提到“内侍”,身子就是一哆嗦。他现在已经知道了朱慈烺“宫变篡权”和在午门外诛杀张缙彦、项煜、梁兆阳、周钟、魏学廉、钱位坤等数十人,而且还亲手杀死少詹事项煜的事儿了……才十六岁就如此凶残,等长大了还了得?
就在曹公公为太子爷的凶残而心惊肉跳的时候,前边忽然传来了朱慈烺有点沙哑的声音:“父皇,母后,王庆坨到了!咱们可算是出了虎口啦!”
第0081章 又要入狼窝了!
天津卫,潞河东岸,一座名为张家堡的镇子上空,红底黑字的闯王军旗,在三月二十三天明时,就已经迎风飘扬起来了。
这是一座曾经繁华的大镇,镇子周围有高大的夯土城墙,城墙之内有七八条纵横交错的街巷。沿街的房子都开辟出了铺子,是前铺后宅的格局。看这些铺子的大小,就知道镇子曾经有过的繁华。不过现在繁华早就不在了,大部分的铺子都关张好些年了。曾经在这里做买卖的商人,要么远走他乡,要么迁去了潞河西岸的王庆坨。
不过张家堡镇子上最古老的大户人家,早在洪武年间就随北上的明军定居于此的张百户一族,却依旧居住在这座快要荒废的镇子上。
实际上,张家堡原本就是一处百户所,百户一职世世代代都由张百户一门世袭。传到如今已经有十五代了!
现在军户制度早就名存实亡,不过还是有不少百户、千户家祖在世袭的地盘上当了土豪。张百户一族就是这样的土豪!早年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们家因为占了运河沿岸的地利,可是兴旺发达了好些个年头。家里面还出了不少举人、秀才,算得上天津卫有数的士大夫之门。
对了,明朝的军户和士大夫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个阶级。更没有士大夫欺负军户或是军户比民户低级的概念。虽然军户在参加科举时比民户多了一些限制,但是明朝的军籍进士占进士总数的比例,平均下来高达百分之三十!明朝的军户人口可远远占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军户嘛!
所以军户的中高层和士大夫根本就是一群人,也不存在军籍进士低民籍进士一等的事情。
除了这百分之三十的军籍进士外,中上层军户还长期垄断了明朝的武职。可以说是文武通吃,世袭和科举兼顾。他们才是大明统治最大的受益群体……说他们是支持大明天下的中坚也不为过。
当然了,日子好过的是中上层军户,底层肯定是苦的……不过任何时代,处于底层的穷苦人民通常都是苦的。而中上层军户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战斗力,则是大明天下崩坏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这十数万家军户仍然有洪武年间老祖宗的战斗力,哪儿有什么流寇,有什么东虏?早就给剁成肉泥了!
张家堡这边的百户张宗保当然也没祖宗砍人的本事了,他虽然有个百户世职,但实际上是个文人。在承袭祖上传下的世职前还考过科举,中过秀才,写得一手好诗,在天津卫的士林之中也小有名气。
另外,他还有两个堂房兄弟都中了举人,其中一个还在外地做官,另一个名叫张宗义的,长住在天津卫城。是天津卫的士林领袖!
不过张家毕竟是世袭的百户,即便弃武习文了,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张宗保和张宗义两兄弟,都四十好几快五十的年纪,都还能纵马狂奔。
在三月二十四日上午的时候,两兄弟就从天津卫城出发,领着天津兵备道原毓宗和天津巡标杨维翰以及几十个杨维翰的家丁,飞马奔向已经被大顺军占领的张家堡。
不过他们不是要去收复张家堡,而是要去张家堡拜见大顺天兵的大将郝摇旗!
一桩天大的功劳,正在向他们几个招手呢!
张宗保是昨天傍晚将大顺天兵迎入张家堡的,随即就从郝摇旗那里得到了一个立功的机会!带着一封李过的亲笔信,去天津卫城见兵备道原毓宗!
原来老家在陕西蒲州的原毓宗,因为亲妈雷氏被李自成所获,早就在暗中归顺了大顺,许为内应了。他本来是个不大要紧的内应,在大顺横扫天下的时候,根本是不起眼的存在。但是一桩谁都没有想到的大功,竟然就砸到了原毓宗等人的头上。
大明太子朱慈烺也许还有崇祯皇帝,很可能已经逃出了北京城,正往天津而来!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北宋穿越指南临安不夜侯铁骨[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藏国黑道特种兵盛唐挽歌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秦功极品家丁[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谍影凌云晚明[精校版]红楼之挽天倾奉天承运[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国色生枭[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谍海王牌大宋第一状元郎[精校版]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汉阙[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唐人的餐桌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大明国师两京十五日大唐天将军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民国投机者特战先驱[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朕能走到对岸吗我的帝国[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宋的智慧[精校版]盛唐烟云[精校版]枭臣[精校版]葬明[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序列大明辛亥大军阀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大明武夫[精校版]将血[精校版]扼元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三国之名门公子[精校版]红楼之庶子风流[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银狐[精校版]伐清[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父可敌国北朝帝业权臣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雅骚[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北颂[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奸臣[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盛唐挽歌藏国临安不夜侯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大唐天将军红楼之挽天倾谍海王牌朕能走到对岸吗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