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txtzw.net)--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txtzw.net

初唐峥嵘 第792节

作者:狂风徐徐
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 古怪
玄武门事变的次日,魏嗣王一家就已经迁居至长安城内延寿坊的李家大宅了。
之后先是京兆战事,后李善又领兵征伐河东,家人以及部分门下、亲卫一直居住在延寿坊。
如今李善在大唐的地位已经无需多言,不过因为率大军出征,所以并不纳客,朱氏闭门自守,而崔十一娘更是大腹便便。
不过所谓的不纳客,是对外人所说的,比较亲近的几家自然是来去无虞,比如今日来访的长孙氏,她的丈夫、儿子如今都在李善麾下,而且今日她还带来了还没有正式册封的太子妃。
太子妃这样的身份,出现在李家,自然是有着政治意味的,这位历史上的贤后谈笑风生,与朱氏、崔十一娘都相处的很好。
眼看着就要放衙了,就在长孙姐妹即将告辞的时候,外间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随之而来的是小蛮兴奋的呼喊。
“什么?”太子妃霍然起身,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代州大捷?!”
“真的!”小蛮气喘吁吁的说:“来的是阿郎亲卫朱峰,其他人都进了皇城,阿郎以露布报捷,忻州、代州连接大捷,突厥大溃,或死伤惨重或弃马而降。”
听到露布报捷这四个字,崔十一娘与朱氏对视了眼,与凌敬一样,她们也都发现了,如此大张旗鼓这不是李善惯有的风格。
此时已经是满城哄然,代州大捷的战报在短时间内遍传长安,太子妃一再恭贺之后迅速回宫,而朱氏与赶来的张氏一再询问朱峰……她们并不关心战事成败,只关心李善的安危。
朱峰刚说了个开头,外间就有通报,平阳公主也赶了过来。
“慢慢说。”平阳公主脸色微冷,指了指朱峰,“从并州开始说起。”
“姐姐?”崔十一娘有些意外,适才朱峰一再保证,此次阿郎未有亲身上阵,毫发无损。
平阳公主眼珠子动了动,盯着朱峰问道:“你知道那封信的内容?”
“不知晓。”朱峰有些懵懂,这次来长安除了露布报捷之外,一共还带了三封信,分别是太子、凌公以及平阳公主。
事实上其实是四封信,还有一封是由平阳公主转交给李渊的。
“平阳?”朱氏不禁有些担心。
“先听他说。”平阳公主安慰了几句,“他乃怀仁亲卫,若是不妥,早就言明了。”
朱峰不得不从并州阵前叙话说起,听到兄长张虔雄、侄儿张文瓘脱险,张氏大大松了口气。
而平阳公主脸色越来越不好看,心里暗暗叱骂了几句,非要如此弄险!
虽然在谋略上稍有逊色……呃,应该是大大逊色,但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能力和眼光是不弱任何人的。
听了朱峰详细的讲述战事之后,平阳公主立即判断出,李善此次大战的谋划其实就是在走钢丝……太弄险了。
因为李善将最精锐的兵力都交给了苏定方、尉迟恭,中军只留下了刘黑儿、秦琼等将领,而且大都是并州军残部,战力不强。
从并州启程北上入忻州追击突厥,李善自身的兵力不足以破敌,反而处于劣势,也就是突利可汗比较废,如果换成颉利可汗、都布可汗,说不得就要返身再战……唐军大溃都是有可能的。
就算是忻州战事,若不是定襄县那场大火,战事走向还真得挺难说的。
平阳公主听完后默默思索片刻,突然问道:“这几封信是何人所拟?”
朱峰茫然道:“有西河郡公……对了,还有马宾王。”
平阳公主再次追问道:“真的未有负伤?”
“决计没有!”朱峰指天发誓,“自从晋州北上,吴国公、阿黑、姑臧郡公、翼国公先后为先锋,即使是在忻州,也是潞国公、翼国公领兵。”
“待得阿郎率中军赶到繁峙合围突厥,当时都已经大局已定,阿郎都见不到突厥人呢。”
朱氏插嘴问道:“余者可有伤亡?”
朱峰摇摇头,“此次亲卫未有参展,只在繁峙战后搜捕残军,不过代州总管黎城县公、幽州司马虢国公阵亡,洛州总管重伤。”
平阳公主还在那皱眉苦思,崔十一娘小声对朱氏解释,“黎城县公即秦武通,阿郎掌代州时为朔州司马,虢国公即黄君汉,仁智宫事变时为阿郎节制,洛州总管即程名振,当年就是阿郎许其斩刘黑闼头颅复仇。”
朱氏对前朝诸事比较了解,但最近些年不太理睬这些,一边应着,一边心想儿子这关系网……真是哪儿哪儿都能搭上关系。
这倒是真的,仁寿宫、仁智宫两次救驾,救的可不仅仅是李渊、李世民父子,还有那么多官员呢,此次统率大军,麾下的天策府一脉都俯首帖耳,也有这方面原因。
那边平阳公主想了好久都没想通,最后只能问道:“如今战事已然落幕?”
朱峰迟疑了会儿,小声说:“那倒没有,其实受阿郎遣派回京,但其余信使都是从并州出发的。”
“嗯?”
朱峰再次压低了声音,“繁峙一战,突厥陷入绝境,大溃而散,小部窜入恒山,突利可汗与千余突厥被困于山头。”
“噢噢噢噢!”平阳公主这次终于明白了,不由得……先是恍然,然后了然,最后苦笑不已。
说白了,与上一次李善雪夜下萧关之后自请回京一样,不过上一次是内忧外困,而这一次……
将朱峰打发出去后,平阳公主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了朱氏,“怀仁来信,言战事惨烈,数员大将阵亡,他也中箭难以起身,请回京修养。”
朱氏心里一个咯噔,崔十一娘点头道:“阿郎行事向来如此,情理之中。”
平阳公主苦笑道:“但突利可汗都被困住……难道让父亲、二弟另选人领军?”
“河东道行军元帅府……副手就是苏定方,总不能是长史西河郡公温彦博吧?”
“尉迟恭、秦琼也没这个脸……”
“从朝中另选人统军……谁肯?”
朱氏也不禁点头赞同,儿子都将所有的事都做完了……接任者抵达繁峙后,顶多是下令擒杀突利可汗。
这朝中……谁不要脸面啊?
此番突厥十余万大军攻朔州,破雁门,掠代州,困并州,兵锋远达晋州、绛州,都快到打到黄河边了,而李怀仁率兵北上,一个月内连战连捷……这样的战事是肯定要留于史册的,谁愿意在史书上留下这样不要脸的名声?
虽然三个人都很了解李善,但年龄最小的崔十一娘想的最明白,当然了也是因为李善私下与其说过……关键在于要表现出态度。
至于能不能成功……崔十一娘心想,应该是没办法了吧,谁肯去接手?
而此时已经进了两仪殿的凌敬瞄了眼刚刚在尚书省见了一面的太子。
呃,凌敬眼睛还挺尖的,察觉到李世民脸上怎么也掩饰不了的古怪笑意。
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古怪(续)
两仪殿内,李渊举着报捷文书笑得脸上的皱纹都在跳动,就差抚琴让李世民起身旋舞了。
一共只有四个嫡子,一子夭折,长子、幼子谋逆,如今只有二郎李世民一人,而且还是军功盖世,威望当世无二,说白了,李渊如今已经没有太多的欲望了。
其实在仁智宫事变之后,李渊的心态近乎于摆烂……后世对自己的评价肯定是比不上二郎的,但说到底,虽然是二郎实际上打下了天下,但大唐开国皇帝还是我!
但在遭遇到突厥入京兆、逼长安之后,李渊实在是忍不了,才会有了使李善征伐河东的想法……不能太丢脸啊!
但李渊也没想到,接下来居然这么诡异而顺利,都布可汗的自刎逼得李善不得不冒险出击,虽然在前些时日接到战报时候有过悔意,但一切都以完美的方式落幕。
李善这封军报详细的叙述了从并州开始的追击,苏定方、尉迟恭的突袭雁门关,程名振、黄君汉在蔚州的死战,以及定襄县的大火,到最后将突厥困于死地。
“朕数年前即言,此为世间第一流!”李渊大笑着看向李世民,“二郎,以你观之,如何?”
“略有弄险,但怀仁筹谋得当。”李世民笑着点头,“若是早生十年……”
“哈哈哈,此所谓惺惺相惜。”李渊啧啧道:“也难怪怀仁早择二郎,那时二郎还不肯接纳呢。”
李世民拱手道:“是孩儿之错,幸有父亲慧眼。”
听儿子这么吹捧,李渊更是得意……二郎统兵无敌,定关中,固河东,中原一战擒两王,抵定天下,可以说大唐之所以能在建国短短四五年一统天下,李世民才是no1。
但在天下一统之后,大唐的敌人是强大的突厥,而屡屡击败突厥的李善却是李渊一手简拔而起,这让李渊如何不扬眉吐气呢?
新进宰辅郑善果算是宰辅中相对与李善不太熟悉的,回忆起适才的战报,不禁啧啧称奇,隋唐两朝名将辈出,但如此年少就有如此军功,更有如此胆略的,除了李怀仁也只有太子了。
不过两仪殿内,李渊、李世民父子谈笑风生,而下面的宰辅都凝神闭息,都没有开口附和,只偶尔交换几个眼神。
李渊也察觉到不对劲的地方了,蹙眉问道:“如此大捷,子聪似有不悦?”
诸位宰辅中,陈叔达是性情最为刚烈的,或者说是什么心思都摆在脸上的,径直道:“代州大捷诚然有功,然魏嗣王以露布报捷,太过妄为。”
其他的几个宰辅都不吭声,有的如中书令萧瑀、尚书省右仆射郑善果也是这么想的,你李怀仁频频立功,先败都布可汗,后溃突利可汗,还以露布报捷,太过狂妄了……或者说太过跋扈了。
陛下倒是信重你,但太子殿下这边不会心生忌惮吗?
太过张扬!
有的如尚书省左仆射以及额外被召入两仪殿议事的吏部尚书杜如晦,这两位也保持沉默,那是心里有数……李怀仁与太子殿下之间的关系可不像朝臣认为的那样,更加紧密,相互之间也更加坦然。
还有如门下省侍中凌敬这种……只顾着看热闹了,按照某个人写好的剧本,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开口就行了。
李世民笑吟吟道:“突厥凌中土数十年,魏嗣王李怀仁先后败突厥三位可汗,战功赫赫,于军中威望极隆,难道诸位以为如此,父亲便有猜忌之心吗?”
“陛下自晋阳起兵,负天下之望,选用良臣名将,用人不疑。”萧瑀起身道:“魏嗣王数度救驾,其忠无需言表,但毕竟年少,如此张扬,非长久之道,还请陛下斥责。”
李渊呵呵笑着捋须,“朕信得过怀仁。”
一旁的李世民笑着接口道:“如此说来,诸位是觉得孤有猜忌之心了?”
“殿下说笑了。”房玄龄不得不起身说了些场面话。
其实等李渊回过神来,也察觉到了异样,数年来李善统兵大捷也不是一两次了,但以露布报捷却是第一次,不太像是他的风格。
这时候,给众人解惑的人出现了。
侍者通报后,平阳公主大步走近两仪殿……这位历史上大名鼎鼎以军功留于青史的公主并不是个权欲心很重的人,基本上不参与朝政,最近几年甚至都不染军权,顶多是节制禁军,护卫皇城。
所以,平阳公主进两仪殿,只可能是因为魏嗣王李怀仁。
宰辅中对这一幕最为熟悉的是陈叔达与萧瑀,这两位记得很多次……平阳公主携信入殿,那时候李善还在代县呢。
李渊也并不意外的拆开信看了几眼,还没看完就大喜拍案,“怀仁,怀仁!”
李世民看似好奇的问道:“父亲?”
“繁峙一战,突厥或死或降,小部窜入恒山,突利可汗被困于山间,难以遁逃。”李渊高声道:“此战之后,突厥无力矣!”
殿内登时哗然,突厥两位可汗同时举兵来犯,一个被逼自刎,一个即将被生擒,如窦轨、房玄龄立即知道了李善露布报捷的用意了。
下一刻,李渊突然脸色大变,霍然起身,失口惊呼道:“怀仁中箭,伤重难以起身?”
殿内众人面面相觑,李怀仁伤重……这是大事,但与之前困住突利可汗的消息联系在一起,大家伙儿窦心里有数。
如窦轨更是在想……都困住突利可汗了,不将其擒杀而提前送来战报,无非就是为此了。
李渊也迅速的回过神来,看了眼平静的女儿就冷静下来了……如果李善真的伤重,女儿决计不会这么无动于衷。
记得以前怀仁也曾经伤重过,一次是三破突厥之后,另一次是泾州、原州大捷之后。
这是故技重施呢,李渊心思急转,继续往下看,看完之后脸色有些古怪,想了想低声问:“平阳知晓?”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三国之袁氏败家子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唐砖[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佣兵的战争[精校版]盛唐烟云特战先驱[精校版]国破山河在[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民国大能[精校版]天下[精校版]她们为我打天下枭臣天可汗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无家[精校版]盛唐日月[精校版]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唐朝好岳父[精校版]如意小郎君[精校版]秦吏[精校版]猎明[精校版]夺宋[精校版]武唐第一风流纨绔[精校版]极品家丁[精校版]大家请我当皇帝靖安侯大明国士寻秦记长安风流民国投机者娇妻美妾盛唐风华天下枭雄[精校版]绝对荣誉[精校版]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海魂[精校版]大国相[精校版]东汉末年枭雄志[精校版]锦衣[精校版]长宁帝军[精校版]至尊特工[精校版]覆汉[精校版]白狼公孙[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唐朝好舅子[精校版]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桃源农家日常[精校版]大宋时代周刊[精校版]我的二战不可能这么萌[精校版]食王传[精校版]烽烟尽处[精校版]铁血山河[精校版]刺刀1937[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乌纱[精校版]重生之宋武大帝[精校版]强汉[精校版]满唐春[精校版]无良皇帝[精校版]战国之上杉姐的家臣[精校版]郑屠[精校版]大明1937[精校版]中华第四帝国[精校版]大宋私生子[精校版]大唐之逍遥王爷[精校版]晚明[精校版]问鼎记[精校版]护唐风流[精校版]奋斗在新明朝[精校版]回到大明当才子[精校版]调教初唐[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娇妻如云[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晚唐浮生皇兄何故造反?汉世祖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全军列阵北宋大法官日月风华谍影凌云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极品杀手超级家丁葬明重生之绝世猛男虎狼极品财俊兵家大争1839大将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抗战侦察兵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三国之袁氏败家子大秦:这皇子能处,有事他真上大明国士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明末大军阀北洋军阀史话(出书版)谍影凌云靖安侯始皇家的好圣孙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