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吉和高第也在今天接到了朱慈烺的令旨,令旨的内容就是让他们向宣府和大同进军的,并且任命王永吉当宣府、太原、大同三边总督,命高第当宣化总兵官宣国公。
此时吴三桂已经带着一万多骑兵离开了永平府境内,正在追击李自成的途中。而王永吉、高第二人则保着定王朱慈炯离开山海关移驻到了永平府城。
对于他们的移驻,多尔衮并没有加以干涉。因为他首先要拿下的是吴三桂留在山海关的步兵和家眷以及随同迁徙入关的百姓。
根据多尔衮的令旨,山海关内的宁远百姓和士兵家眷,都必须立即出关,返回他们原本在宁远的家园和驻地。现在这些人正分期分批出关返回家园,而关外的家园,现在已经是大清的土地了!
他们一旦返回,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清的臣民,暂时在八旗兵的控制之下了!
至于高第和王永吉麾下的一万多人,多尔衮也不是一点没动,而是留了几千人守山海关,只放了不到五千人去永平府。
也就是说,原本山海关上的五万明军,现在只剩下了一万六七千人还在忠于大明的官员将领控制之下。
第0156章 满洲第一勇士多隆
“你们是来告辞的?”
殿帐内,多尔衮已经知道了王永吉、高第的来意。两人原来是来辞行的,同时也探一下多尔衮的口风。
朱慈烺给他们的令旨上说,让他们马上向宣府、大同进军。争取抢在清兵之前拿下这两处重镇。而且还给他们交了底,说已经派人去招附逆的大同总兵姜瓖反正,多半能够成功。如果高第入宣府有难度,就和王永吉一起去大同。
两人接旨后商量了一下,也觉得永平这边不是久留之地,还是要尽快离开。即便不能进入大同,也能找机会南下,总比留在永平被鞑子吞并了要强。
“王爷,”王永吉讨好着笑道,“下官和高总戎奉了令旨,要保着大明的代王,就是原先的定王殿下去大同就藩明日就要出发,所以今天来向王爷辞行。”
“大同不是在流贼手中吗?”多尔衮问了一句。
“大同是因为原任总兵官姜瓖附逆而落入流贼之手的,”王永吉道,“现在流贼大势已去,姜瓖多半会趁机反正的,所以就令臣和高总兵去碰碰运气。”
“哦。”多尔衮点点头,一挥手道,“那你们就去碰碰运气吧。”
听了他的话,王永吉和高第都如释重负,他们已经知道多尔衮对吴三桂流在山海关的人马出手了,虽然没有动武,但是命令他们返回关外家园,就等于将一部分明军变成了清军……
他们俩的实力还不如吴三桂呢,可别叫满洲人一口吞了去,到时候就只好剃头当汉奸了。
可当汉奸,哪有当独立自主的军阀快活?现在有当军阀的机会,谁稀罕当汉奸?
“王爷,真就这么放他们走了?”
看到王永吉和高第离开,范文程就上来嚼舌头了,“山西的地形高屋建瓴,一旦被明军占据,恐怕会不利于我大清占据北直隶土地啊。不如派遣一支精兵中途截杀!”
多尔衮扭头看了眼洪承畴。
洪承畴想了想,道:“王永吉和高第都在北直隶一带为官多年,熟悉地形,他们只要存了提防的心思,满洲勇士就很难截杀成功。不如派遣使者带着臣的亲笔信去劝降姜瓖,姜瓖既然肯投靠流贼,没有理由拒绝大清啊!”
“也对!”多尔衮点点头,“王永吉和高第暂时不动,免得打草惊蛇。”
洪承畴又道:“王爷所言极是,大沽口那边才是重中之重啊!”
多尔衮轻轻点头,突然大声道:“多隆!”
殿帐之外,立即有个打雷般的嗓门应道:“奴才在!”
声音刚落,就看见一个二十多岁,长得高大英武,眼窝稍稍凹陷,双眸中放出冷厉光芒的汉子撩开帐帘走了进来,到了多尔衮跟前,就是一礼下拜:“奴才多隆给王爷请安。”
这人是多尔衮麾下正白旗的巴牙喇纛章京,也就是多尔衮的护军统领。姓纽祜禄,名多隆。他是多尔衮的侍卫出身,因为武艺高强,而作战特别勇敢,被多尔衮称为满洲第一勇士,还一路提拔到了巴牙喇纛章京的高位。他现在官位虽然高了,却还常常在多尔衮的鞍前马后伺候,今儿就在多尔衮的殿帐外值班看大门。
“多隆,”多尔衮笑道,“本王有个差事要交给你,若是做好了,可是头功一件啊!”
“请王爷吩咐,奴才就是粉身碎骨也把差事给您办好了!”
多尔衮大笑道:“你这个满洲第一勇士办事,本王素来是放心的,因为你不仅有勇,而且还有谋!只不过这一次你要对付的敌手也非同小可,乃是大明的皇帝和太子……多隆,你敢去吗?”
多隆闻言就是一阵惊喜,大声答道:“如何不敢!”
……
大明崇祯十七年五月初二,宜远行,宜嫁娶,福神在西,喜神在东。
这一天,李自成正在远行,朱慈烺则要纳妾。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动,在海沙岛行宫左近响起,周遭人头涌涌。海沙岛和附近大沽口城内有点头脸的人物,都来了行宫,大人们都进去吃酒,长随跟班们则挤在大门口朝里面喜气洋洋的瞅着。新媳妇他们是看不到的,不过太子爷今儿一定会放赏赐酒食,他们也能沾点喜气儿。
还有一些小孩子在鞭炮雨里面钻来钻去,踩着岛上泥泞的土地,大声笑闹——这小孩可不是大沽口这里渔家农家的孩子,个个都勋N代,官N代,什么小公爷、小侯爷、小伯爷的一大群,爸爸或者爷爷若只有个世袭的指挥使都不好意思说出口的。
不过现在他们也都落了难,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官爵可以袭,也没了昔日养尊处优的待遇,都和民间的小屁孩一样,在泥地里面滚打嬉闹。
新编成不久的克难新军中师的官兵,全都换了簇新的衣服,同样也是喜气洋洋的在那里维持着秩序。
他们现在穿得也不是鸳鸯战袄,而是红布长袍——鸳鸯战袄是来不及做了,所以就只能将就一下。这些红布长袍都是已经到了登州的巡抚苏观生和总戎李若琏让人送来的,由朱慈烺任命的大沽口巡抚宋权组织城内的妇女(都是官宦女子)赶工做出来的发给克难新军将士的。
其实太子纳选侍并不一定要操办,选侍不过是妾,又不是太子妃那样的正妻。不过朱慈烺还是命黄大宝、黄江和苏生好好操办,现在这场面相对于一个流浪朝廷而言,实在也不算小了。
什么彩画的棚子,吹吹打打的乐手,摆满了糖果红枣花生的箩筐,地上铺着的红毡毯条子,该有的全都有了,也不知道黄大宝、黄江和苏生三人从哪儿弄来的?
朱大太子这次要纳的选侍有三个,分别是宁香玉、费珍娥、吴三妹,都是选侍——借着向东莪格格求婚的事儿,朱慈烺硬是把宁氏压了一级,从妃子变成了选侍,不过却在三位选侍中排了首席。
三位选侍中的次席是小狐狸精的费珍娥,她的这个名分居然是吴三妹帮着争来的。本来朱慈烺想让她继续当一阵宫女,但是吴三妹却和她处得不错,主动和朱慈烺提了,让费珍娥也当了选侍,而且还以入宫的时间和年龄排序,让费珍娥居了次席,吴三妹自己倒是做了小。
不过这个排名和以后升妃是没有关系的,谁能在朱慈烺和东莪格格的婚事黄了以后成为太子妃,就得看肚皮是不是争气了。
母以子贵嘛!
当然了,给不给机会就得看朱慈烺的了……朱大太子早就和吴三妹说好了,长子一定得从她的肚皮里面出来。长子出来后,吴三妹就升妃封后,她生的儿子就是太子太孙。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北宋穿越指南临安不夜侯铁骨[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藏国黑道特种兵盛唐挽歌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秦功极品家丁[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谍影凌云晚明[精校版]红楼之挽天倾奉天承运[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国色生枭[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谍海王牌大宋第一状元郎[精校版]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汉阙[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唐人的餐桌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大明国师大唐天将军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两京十五日民国投机者特战先驱[精校版]秦吏[精校版]朕能走到对岸吗我的帝国[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宋的智慧[精校版]盛唐烟云[精校版]枭臣[精校版]葬明[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序列大明辛亥大军阀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大明武夫[精校版]扼元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将血[精校版]三国之名门公子[精校版]红楼之庶子风流[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银狐[精校版]伐清[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父可敌国北朝帝业权臣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雅骚[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奸臣[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