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难听点,管事的人少一点,贪污受贿的人也能少几个!
另外,都察院一旦变成真正有用反贪部门,朱慈烺手中也就有了一把足够锐利的官场屠刀!
屠刀只要能真正掌握在手中就足够了。至于刀的名字叫都察院,叫锦衣卫,叫东厂是没有什么不同的。
……
大清国,盛京。
多尔衮在四月二日拂晓时,就得到了北京被李自成攻占的探报。他得到的探报上说,北京在三月二十二日被李自成攻破,崇祯皇帝被俘,皇太子则在城落前逃亡去了永平的吴三桂军中。
接到这封探报后,大清摄政王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判断——明朝已经亡了!
以后天下就是李自成的大顺和大清相争了!而大顺这个新崛起的对手到底如何,也让多尔衮有些忐忑。
明军是老对手了,早就被八旗兵打怕了,哪怕是他们最强大的关宁军,现在也就是死守城堡,基本上没有在野外打大军决战的胆气了——不说能不能胜,连一战的胆量都没有了!
这样的军队根本算不上大清八旗兵的对手。而大顺这个敌人,且不说能不能战,就说他们的胆气肯定也强过明军,至少是敢战的。
今年只有32岁的多尔衮对于用兵打仗可以说是极为精通的,因此也知道战场上没有绝对的把握。如果遇上敢于决一死战的敌人,就必须要小心谨慎。
所以多尔衮并没有马上下达进军北京的命令,而是下令兵部衙门,不惜重赏,打探李自成进北京以后的各种消息,另一方面则命令八旗兵丁开始集结备战。
此时的大清国正处在其兴也勃焉的时候,朝气、活力一样不缺,各个衙门也都能办事儿。刺探大明军情的事情更是放在重中之重,在北京城内及近郊,向来潜伏着大量的满洲细作,一有重要消息便会在第一时间送到大清国境内。
而大明朝廷又是个漏风的筛子,什么事儿都在邸报上晒着,大大方便了细作们的活动。
不过这些向来很灵光的满洲细作在北京被李自成攻破之后,却开始出差错了。
首先是在崇祯皇帝和太子朱慈烺下落的问题上拿出了自相矛盾的报告。
四月二日时多尔衮得到的报告的崇祯被俘,太子逃亡永平。
而到了四月三日时,消息又变成了崇祯和太子突围,分别向天津和永平逃亡。
到四月六日,消息又出现了变化,崇祯皇帝和太子都去了天津,已经被李自成的追兵包围,很快就要完蛋了。
可是到了今天,四月十一日,消息又变了!崇祯皇帝和太子并没有完蛋,而是坚守天津卫并且得到了吴三桂亲率的大军的支援,打败了李自成的追兵……也就是说,吴三桂的大军已经去了天津。
看来大明朝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可是就在昨天,也就是四月十日,吴三桂的使臣祖泽溥却明确告诉洪承畴和祖大寿,吴三桂并没有去天津,关宁军主力也都在山海关未动……
第0138章 大明到底怎么啦?
“范文程,洪承畴,祖大寿……你们怎么看?”
面孔很长,眼睛很小,留着连鬓大胡子的大清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一对小眼眯了起来,打量着手中的奏报。桌上面还放着以定王朱慈炯的名义发出的请兵助剿的书信。
室内一片沉默,半晌才是祖大寿打破了寂静:“王爷,犬子是不会对臣撒谎的,吴三桂肯定没有离开过山海关,关宁大军也未出动。”
多尔衮的目光突然如闪电一般射向了长得有点贼眉鼠眼的洪承畴,“洪尚书,你怎么看?”
今年五十一岁的洪承畴看着有点显老,又骨瘦如柴,就是个干瘦老头。可就是这么一个干瘦老头子,可以说是能决定明、清、顺三家兴亡的关键人物。
如果崇祯皇帝能够用好这个洪承畴,虽不一定能挽狂澜,但至少可以为大明延寿。
即便不能用他,把他留给南明去替代史可法、马士英,说不定也能保住一个半壁江山。
可惜这么一个重要人物就被崇祯还有时任兵部尚书的陈新甲给坑成了皇太极的俘虏,然后就当了贰臣,成了大清阵营中头号知明知顺的人物。
之前洪承畴对大顺东征之战的一系列判断,都精准无比。李自成的东征之战可以说就是照着他的预料在进行。而明军的一溃千里,也完全在他的预料之中。
他甚至预料到了吴三桂来不及解京师之围和崇祯殉国或被俘……只是在最后的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点失误。
崇祯皇帝居然没有履行“守国门、殉社稷”的责任,而是跑出了北京城。这倒是让洪承畴对这位故主低看了几分——大明都这样了,他崇祯跑出北京还不是苟延残喘?与其苟延,不如轰轰烈烈一回,也好在历史上留个美名。
而且这样仓惶出逃,又能苟延几日?所以在天津卫之战的消息传来后,洪承畴就再一次走眼了。他原本判断天津卫一日都守不住,可结果却是大顺军兵败!
洪承畴皱着眉头,看来一直在苦苦思索:“王爷,如果祖公子所言属实,吴三桂和关宁军确实在山海关未动……那么臣敢保证,崇祯要么已经死了,要么就被架空了!在天津卫掌权的一定不是崇祯帝,而是一个比他厉害十倍百倍的人物!”
比洪承畴年轻几岁,长了一张堂堂国字脸的内院大学士范文程哼笑了一声:“那亨九兄就说说,明国那边谁比崇祯帝历害十倍百倍?”
洪承畴摇了摇头,道:“明国虽有亿兆人口,其中或不乏英雄豪杰,但是朝堂之上,勋贵之中,皇亲之间,宫廷之内,却无甚人物。崇祯有四子尚在,却都长在深宫,缺乏历练,而且年纪幼小,最长的皇太子才16岁,想来也不可能承担大任。”
原来皇极门宫变和朱慈烺掌权的消息并没有被满清的奸细给打听到——皇极门发生宫变之前,满清潜伏在北京内城的奸细就撤出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北京铁定陷落,没有什么好打听的了,不如先退到城外避避风头,等北京易主后再进去。
所以这么一个重要的情报,洪承畴到现在还不知道!
“哎呦,洪尚书不提到皇太子,老夫险些忘记了……”祖大寿拍了拍额头,“真是老糊涂了,犬子和老夫说了,崇祯皇帝的太子在城陷前的三月十六日就奉旨抚军了!十七日开始,北京城内的明军就由抚军太子节制。所以二十一日的突围也是太子主持的……”
祖大寿不是老糊涂了,而是不知道怎么把自己摘干净了!
那个吴三妹可是他的外甥女!
好嘛,他的外甥女回头变成大明皇后了!这让他怎么继续安心汉奸工作啊?
万一大清主子对祖家起了疑心,那可如何是好?
“太子?十六岁的太子……”洪承畴一脸错愕,“怎么可能?他一个毛孩子怎么可能那么厉害?而且崇祯皇帝为人刚愎自用,即便下旨让太子抚军,也不过是个名义,不会真给实权的。”
“洪尚书说的也是……”祖大寿说。
祖大寿额头上冷汗都冒出来了。他当然知道皇极门之变的事情了!不过他不相信这事儿是朱慈烺一个毛孩子所为,在他想来,皇极门之变一定是吴襄、吴三辅父子在背后搞鬼。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北宋穿越指南临安不夜侯铁骨[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藏国黑道特种兵盛唐挽歌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秦功极品家丁[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谍影凌云红楼之挽天倾奉天承运[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国色生枭[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覆汉[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谍海王牌大宋第一状元郎[精校版]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汉阙[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唐人的餐桌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大明国师大唐天将军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两京十五日民国投机者秦吏[精校版]朕能走到对岸吗特战先驱[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宋的智慧[精校版]盛唐烟云[精校版]枭臣[精校版]葬明[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序列大明辛亥大军阀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大明武夫[精校版]扼元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将血[精校版]三国之名门公子[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银狐[精校版]伐清[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父可敌国北朝帝业权臣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红楼之庶子风流[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雅骚[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奸臣[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