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爱去小说网(www.txtzw.net)-- 热门排行--让【“爱”去】给你选一本书吧(^.^)
手机站:m.txtzw.net

第144节

作者:大罗罗
万一运气好,真把鞑子多尔衮打成契丹萧太后了。朱慈烺就能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北京城。到那时,朱慈烺不逼宫,崇祯也不好意思再当天下君父了,只能乖乖退位让贤了。
而且大明以这种胜利的姿态迎来重生和中兴圣主,后面的许多改革都会容易许多。
因为天下人都知道满鞑子最凶了!如果连满鞑子都对付不了朱大太子,那还有谁敢挑战未来大明中兴之主的权威?
难道有人会以为自己比鞑子还凶残?
朱慈烺看着吴襄:“老泰山,本宫有信心在大沽口这里挫败满鞑子的先锋……但是要打败鞑子的大队是不可能的。所以山海关这个口子,无论如何都要扎紧了!”
“知道了!”吴襄点了点头,“老夫会写信关照二哥儿,保管不让满鞑子得了山海关。”
“五梅,”朱慈烺又对沈廷扬说,“重开东江镇的事情,都交由海军卫全权负责……也不一定要在皮岛重开,辽东、朝鲜沿海任何岛屿,都可以是东江镇的本据之地。
选好了地方就报给本宫,本宫给你调陆师,再给朝鲜国王下旨!”
“殿下,”沈廷扬小声提醒,“朝鲜现在不向我大明称臣了。”
朝鲜本是大明属国,不过在崇祯九年时,皇太极亲征朝鲜,迫使朝鲜背弃大明父国,向清朝称臣。
“哼!本宫不要朝鲜人称臣,本宫只要在朝鲜人的地盘上开东江镇,还要贸易上的好处!”
朱慈烺瞥了沈廷扬一眼,笑道:“咱们大明的陆师打不过鞑子还打不过朝鲜国吗?他们要不让你们占岛屿,不和你们做买卖,你们就给本宫去打!狠狠的打!打到朝鲜人疼了,去东虏那里喊救命!”
……
大明崇祯四月十二日,也就是从北京流亡出来的大明行朝抵达大沽口的第三天。朱慈烺在崇祯皇帝的行宫大堂上,召集了他抚军摄政以来的第一次朝会!
说是朝会,但是参加的官员勋贵并不是很多。远远没有在北京御门听政时的盛况,只要区区一百多人。
沈廷扬提供的这个院子的大堂当然也挤不进那么多的人,所以大部分官员、勋贵都在院子里呆着。朱慈烺没让他们站着,都给了座位,而朱慈烺自己则在崇祯皇帝的身侧摆了把交椅。
群臣参拜之后,朱慈烺就抢在崇祯之前开口了:“今日的朝会是朝廷离开北京后的第一次朝会!要议论的事情,想必诸位也都有所耳闻了!”
这话一出口,端坐在御座上的崇祯皇帝就紧张起来了!
有所耳闻?为什么朕不知道?这逆子要干什么居然不让朕知道?莫非要篡位了……
朱慈烺顿了顿,长叹了一声:“现在京师沦陷,朝廷流浪,而天下四方早就群雄并起……这已经是战国乱世的局面了!而我们的朝廷,时至今日,却还是一个太平盛世的朝廷!
这是不行的,朝廷的议政、施政之法,必须要大改啊!”
不是要篡位……而是要改祖宗家法!
祖宗家法最大了,即便是皇帝也轻易动不得,别说一个抚军太子了。要敢轻动,满朝文官就会跳出来进言抗议,事情闹大了没准还有人尸谏……
坐在大堂正中御座上的崇祯皇帝一下就来精神了,眼珠子瞪得老大,炯炯有神的看着下面一帮臣子,就等着有人跳出来挑战太子的权威了。
他现在是看热闹的不怕事大,闹得越大越好……闹大了,他这个皇帝才好出来说话,顺便把正在风头上的抚军太子拉下来!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就轻轻的嗯咳了一声——只是喉咙痒,别的可没什么!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暗示有了效果,立马就有人站起来发问了。
“太子殿下,朝廷的议政、施政之法虽然有点不合时宜,但都是历代旧规,最早可以追溯到洪武年间,已经施行了二百七十余年,骤然大改只怕要弄出乱子啊!”
崇祯循着说话的声音看过去,顿时就是一愣。带头“质疑”朱慈烺的居然是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侯恂!
他可是被朱慈烺从大牢里面放出来又加重用的,现在为了保卫祖宗,连太子的搭救加知遇的大恩都不顾了……果然是忠臣啊!
崇祯心想:这东林党人果然是有风骨的,将来还是要重用他们啊……
第0136章 国务会议
朱慈烺笑吟吟点头,“侯先生所言极善,朝廷议政、施政之法行之多年,骤然改之,的确容易出乱子的,但如今却是不改也不行了。
一来朝廷离乱,跟随来到大沽口的官员并不多,大部分的官员都留在北京投了闯逆,现在正在挨夹棍呢……只靠来到大沽口的廷臣,是无论如何支撑不起原本偌大的格局。所以也只能革新政治,务求精简规模,同时再让各部各衙责权分明。
二来如今是大争之世,天下四分,我大明只是其一……朝廷的第一要务不再是治天下,而是争天下!治天下当用仁政,而争天下必须要用霸道诈术。贼虏奸诈凶残,我们要战胜贼虏,就要更奸、更凶!”
好啊!狐狸尾巴露出来了!崇祯心想:朕就知道你比流寇和鞑子更奸、更凶,天下要是落在你手里,那还能好得了吗?
朱慈烺放沉了语气:“如果咱们不够奸、不够凶,就要亡国!本宫和父皇自然是殉国,而各位……呵呵,就得给李自成捉去上夹棍了拷掠了!”
“千岁爷果是英明之君!”东林大佬侯恂大声道,“当今已经是乱世,朝廷的确不能再行太平之仁,当行大争之霸!这并非违反祖制,而是为保祖宗基业……想必祖宗在元末乱世争霸时,也不会一味行仁义之政吧!
看来革除弊端,刷新政治之举,实乃大明中兴所必须!是大善之政!”
什么?这就大善之政了?逆子都没说要怎么改革呢!崇祯愣了愣,这才想明白,侯恂原来是和朱慈烺串通的!他就是个结党营私的奸臣,当年把他关进诏狱是一点不冤枉!
“太子殿下,”内阁首辅魏藻德这时出班发问,“不知殿下准备如何改易议政、施政之法?”
朱慈烺笑着,目光缓缓的扫过大堂之中拥挤着的官员——官还是蛮多的啊!
他笑了笑,提高了嗓音:“现在是非常时期,早朝的规矩必须要改一改了……不必那么多人一起来。有五位阁老,六部的尚书、侍郎,左右都御史,大元帅府的四卫帅以及本宫所点名之官员上朝即可。时候也不必太早,巳时准点上朝就行了。”
啥?就这么点人?连九卿都不必来了?而且上朝时间还那么晚……崇祯皇帝的精神头又起来了,这太子也太懒了吧?而且上朝的臣子那么少,怎么做到兼听则明?这是要成为昏君啊!
而且上朝的规矩是非常重要的祖宗家法啊!怎么可以轻易改动?而且还在大沽口这里改动,也太草率了吧?
崇祯皇帝哪里知道,朱慈烺减少朝参官员的数量,并且推迟早朝时间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大明朝廷上肯定是不干正事儿的奸臣多啊!
如果朱慈烺像崇祯皇帝那么勤勉,好嘛,每天天不亮就要见一千多号奸臣,一见就是一上午,有时候还要忙到下午。一个明君对上一千多奸臣……不被他们气死烦死也自己累死了。还真以为自己的太祖高皇帝,能一个对付一千多?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北宋穿越指南临安不夜侯铁骨[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藏国黑道特种兵盛唐挽歌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秦功极品家丁[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谍影凌云红楼之挽天倾奉天承运[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国色生枭[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覆汉[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谍海王牌大宋第一状元郎[精校版]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汉阙[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唐人的餐桌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大明国师大唐天将军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两京十五日民国投机者秦吏[精校版]朕能走到对岸吗特战先驱[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宋的智慧[精校版]盛唐烟云[精校版]枭臣[精校版]葬明[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序列大明辛亥大军阀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大明武夫[精校版]扼元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将血[精校版]三国之名门公子[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银狐[精校版]伐清[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父可敌国北朝帝业权臣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红楼之庶子风流[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雅骚[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奸臣[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
【历史军事】最新入库:盛唐挽歌藏国临安不夜侯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大唐天将军红楼之挽天倾谍海王牌朕能走到对岸吗扼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