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前想后,宋权又觉得朱慈烺是大孝子,是大孝,不是小孝!而且那么点时间,他就从北京城内搜集到了那么多的兵马银钱,这本事看来也超过崇祯了。
大明的中兴,大概也只能指望这位太子殿下了。
想到这里,宋权就和魏藻德一起快步上前,对着朱慈烺和他身后的车队,下跪叩头,大声道:“臣顺天巡抚宋权,恭迎圣驾!”
魏藻德和宋权的随员也一起叩头,其声道:“臣等恭迎圣驾!”
“都起来吧!”不等马车里面的崇祯发话,朱慈烺先开口了,“魏藻德、宋权上前说话!冯愷章在不在?”
“在,臣冯愷章在此。”一个二十来岁,身材矮小,皮肤黝黑,操着一口浙音,五官看上去非常精神的青年从宋权的属员中走了出来,快步到了朱慈烺马前。
这青年是天津巡抚冯元飏的儿子,前任兵部尚书冯元飚的侄子,有个锦衣卫百户的世职。不过今天并没有穿官服,而是一身行商的打扮,风尘仆仆的。
他在三月十日时,奉父亲冯元飏的命令入京,向崇祯皇帝密报由天津海路逃跑的准备——他爸爸冯元飏当然也是忧国忧民的忠臣啊!利用天津巡抚监管海运的权力,一早就在替崇祯皇帝准备退路了。
不过冯愷章的北京之行却没有什么结果,到三月十四日,也就是朱慈烺“长眠不醒”的那天,就离开北京回天津去了。结果他前脚才回天津,王之心后脚就带来了朱慈烺的令旨。
而冯元飏立即就承认了太子抚军兼总督直隶军务的权力——又马上派自己的儿子再去通州迎驾。
打前站的魏藻德已经见过他了,然后又派家人去给朱慈烺报信,所以朱慈烺已经知道大明还有冯元飏、冯愷章这样有担当的忠臣了。
“冯百户,不必行礼了。”朱慈烺低声问,“令尊准备了多少海舟?都在哪里?”
“禀太子,”冯愷章也不多话,直接就入了主题,“家父已经将经理海运的沈廷扬和登莱海巡道苏观生都招到了大沽,随同而来的还有海舟100余艘,水师战船数十艘,水师官兵2000人。另外,沈廷扬麾下还有水手2000,护卫1000,斑鸠脚火铳一千门!足可护卫圣上和太子南下!”
第0070章 崇祯皇帝在哪里?
一听到有海舟一百多艘,火铳一千,水师官兵两千,水手两千,护卫一千,朱慈烺的心情顿时就大好了。
“天津卫城中还有不少兵马吗?”朱慈烺笑着又问。
“家父部下有巡标一千,天津总兵曹友义部下有四千兵丁。”冯愷章回道,“臣离开天津时,家父正在整顿兵马,并传令大沽,调苏观生、沈廷扬两部水师沿卫河到天津卫城。”
“好好,冯元飏果是公忠体国之臣。”朱慈烺一边吹捧冯大巡抚,一边招呼东宫侍卫营千总王七上来搀扶自己下马。
朱大太子看来还是缺练啊!才三十多里纵马奔驰,现在就两腿酸疼,屁股也疼,都不能自己下马了。
“你们三个跟本宫来吧!”好不容易下了马,朱慈烺就冲魏藻德、宋权、冯愷章三人招了招手,然后就一瘸一拐的走在崇祯皇帝和周后乘坐的马车。
崇祯和周后乘坐的是一辆普通的两轮马车,车轮子上钉了铁圈,非常坚固。不过马车后部坐人的盖轸看着却非常破旧,没有丝毫华丽的影子,就是普普通通一辆民间拉客的马车。
用这辆车拉着崇祯、周后,显然也是吴襄用了心思的——一旦遇险,这辆马车不但能跑,而且目标还小。
守在马车边上的是两个三十出头,模样秀丽,穿着青色布衣的女子。她们是乾清宫的宫女,一位名叫魏清慧,另一位名叫吴婉容,当年都是和周后一起选秀入宫的。只是运气不好,没有选上妃子,只是充了宫人。不过也在崇祯身边伺候了十几年,不仅知道崇祯的冷暖,也颇得信任。
这一路逃亡,她们俩也都跟着,忠心耿耿的守护在崇祯身边。
看见朱慈烺过来,两位宫人都行了福礼,然后就通报了一声。马车里面传出了周后的声音:“撩起帘子。”
名叫魏清慧的宫人闻言,便撩开帘子,穿着布衣的崇祯、周后就并排坐在里面。
崇祯的脸色难看,目光呆滞,脸上还有些泪痕。周后倒还好,一张俏生生的脸庞上居然有一点轻松的表情。
“儿臣恭请父皇、母后圣安。”朱慈烺连忙向崇祯和周后行礼。
宋权的目光从崇祯皇帝脸上扫过,当下就松了口气儿。
这个崇祯皇帝是真的!
他是顺天巡抚,之前还在北京当御史,是经常可以见到皇帝的。所以一眼就认出来了……崇祯皇帝真的被太子救出来了,而且还是皇帝!
这就说明太子爷是真正的孝子……那自己听太子爷的,当然就是忠臣了!
“臣顺天巡抚宋权恭请皇帝圣安!”
“臣魏藻德恭请皇帝圣安……”
宋权和魏藻德当下就大礼叩拜,口中还大声向崇祯皇帝请安。
这是在告诉守护在周围的随员和顺天巡标的官兵,皇帝老子还在呢!
可别小瞧了崇祯在不在的意义!他再糊涂也是皇帝,是天下臣民的君父,是大明天下的象征。只要他没死也没落在李自成手中,李自成哪怕攻破了北京,也不能说灭亡了大明朝。
因为皇帝被敌人赶出京城,然后再打回来的事情,在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譬如唐朝的天子们就有好几个被赶出长安的……但是也没有谁把天子跑路看成唐王朝终结的标志。
所以崇祯活着出了北京城,就表明大明朝还没完!
而对于绝大部分科举出身的文官来说,只要崇祯还在,他们也没被李自成或清朝逮住,他们就得挂着大明忠臣的牌子。要不然一定会被士林唾弃,也就不值什么钱了。
如今大明的文官和掌兵的武将是不一样的,掌兵的武将基本都是军阀了,靠得是能打架的家丁撑门面。只要手里有兵,到哪儿都吃香的喝辣的。
可文官不直接控制军队,所以很难成为军阀。他们靠得就是在士林中的威望名声,如果名声臭了,除非是洪承畴那样的牛人,否则都没多少价值。投降也不过是保全生命,混口饭吃,别指望什么重用。
所以那些没有被李自成或清兵抓到的各地守臣,绝大部分都会忠于崇祯皇帝,也就等于效忠朱慈烺这个抚军太子了——朱慈烺毕竟姓朱,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可不能同曹操那样的挟天子令诸侯的军阀相比……
看着向自己叩拜的宋权,崇祯皇帝只是淡淡说了两个字儿“平身”,便再没说话的机会了。
因为朱慈烺已经急急忙忙插话了:“流贼追兵就在二十里外,通州有多少兵马?干粮可曾准备?什么时候可以出发?另外,通州这里可有漕船能用?”
宋权一听,也没心思再和崇祯皇帝多说什么了,连忙对朱慈烺说:“太子殿下,臣有抚标1000人,干粮准备了几万斤,都是烙好的面饼,另外还为皇上、皇后、张皇后和太子预备了膳食。
至于漕船并没有准备……”
其实通州这里原本有许多漕船,不过在十七日、十八日时,都被从北京城里面跑出来的勋贵皇亲官员们雇走了。所以轮到朱慈烺出城时,就没漕船可用了。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北宋穿越指南临安不夜侯铁骨[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藏国黑道特种兵盛唐挽歌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秦功极品家丁[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谍影凌云红楼之挽天倾奉天承运[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国色生枭[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谍海王牌大宋第一状元郎[精校版]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汉阙[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唐人的餐桌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大明国师大唐天将军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两京十五日民国投机者秦吏[精校版]朕能走到对岸吗特战先驱[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宋的智慧[精校版]盛唐烟云[精校版]枭臣[精校版]葬明[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序列大明辛亥大军阀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大明武夫[精校版]扼元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将血[精校版]三国之名门公子[精校版]红楼之庶子风流[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银狐[精校版]伐清[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父可敌国北朝帝业权臣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雅骚[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奸臣[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