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菜还有一会儿才能上来,朱慈烺、王承恩则继续和吴襄父子说话。也不是什么闲话,而是直接把话头转到整军突围上去了。
王承恩这个老实人办事的效率还是有一点的,一晚上没睡,召集了一帮干儿子、干孙子满北京城拉人头。
从南海子净军(一支太监军队,约有3000人)中选出了300个精壮的火铳太监。又召集了一些在京的勇卫营老兵——大多是些上了年纪,不适合继续从军的大爷兵,也有一些是在京养伤痊愈的兵将,人数不多,就两三百号。此外还有王承恩自己管辖的东厂缇骑,也招集了一百多。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壮汉,是王承恩和他的那些“子孙”家里面的仆役。总算是凑满了大约1000,现在都松松垮垮的聚集在内校场一角等着开饭。
在朱慈烺抵达前,吴襄、吴三辅父子俩已经去瞧过了。
“还行啊,蛮精壮的,比各处城门上把守的兵丁倒是强多了。”
这是带兵多年的吴襄对王承恩临时召集起来的这帮乌合的评价。
吴襄道:“其中还不少老卒,都面带凶相,让净军缇骑都畏惧不已,一看就知道是经过杀阵的。若能以臣的家丁为将校,应该可以将他们编伍成军。只要甲械兵器足备,也有一战之力。”
这位岳父大人带来的家丁,其实是朱慈烺最看重的力量!
现在北京城内是兵易得,将难求啊!
因为京营中能战斗的部队都外调了,也就是说,没有有组织的精锐了。
但是精壮之士还是有不少的,因为这些年就是兵荒马乱的,上过战场当过兵,又因为种种原因跑到北京来找饭吃的汉子是不会少的。
而且勇卫营大本营也在北京,成编制的部队开走了,但是留守的零散兵力或是由子侄辈顶了兵额的老卒总不会少。
另外,许多在京的官员和勋贵之家,都千方百计,不惜重金招募上过战场的老兵和京营中的精壮来保护自己。也给这批老兵油子提供了饭碗。
现在只要王承恩能多拿出几个钱,总能募集到一些的。而且搞钱这事儿,朱慈烺还是有点办法的。
可是光有壮士,没有军官去组织他们,也没有军纪去约束他们,他们就是乌合之众,是打不过闯逆大军的。
可在急切之间,朱慈烺上哪儿找一群能够真正组织起军队的军官?北京城里面有武官衔的人不少,可真正能上阵的有几个?
就算有一些,大多也是没组织的零散军官,几天之内根本组织不了军队的……这年头军队也不是标准化的,也没军官学校培养标准化的军官。一群来自不同部队的军官凑一块,不磨合上一个时期,根本就带不了兵。
但吴襄从宁远带来的家丁们却是一群既有组织,又久经战阵,其中一定还有充过基层军官的老家丁。而且吴襄是他们的老主公,带着他们打生打死半辈子,谁有多大能耐,老吴还不知道?
所以用吴襄带来的家丁加上王承恩雇来的壮丁,再有合适的武器,马上就能组成一支军队。
硬仗是不能打的,但是有吴襄这个逃跑专家带领,护着崇祯皇帝一家逃命应该没多大问题……
“王伴伴,你给他们多少钱一天?”朱慈烺笑着问王承恩。
他没见着那群乌合之众,大概是管事的太监怕惊了驾,就让他们回避了。
“回千岁爷的话,除了东厂和净军的人,老奴给其他人一人一天两百个大钱,还管两餐饭。”
明末的铜钱滥铸,因此价值很低,只有选用上好铜材的制钱比较昂贵。但是王承恩没那么大方,发出去的都普通的小钱,大约5500文才能值银一两。200文钱就是三分六丝白银,如果按月计算,就是一两左右。比关宁军的一两四钱要低,和普通的明军兵丁饷银差不多。
“走,瞧瞧去!”
朱慈烺也不知道是早有预谋,还是一时兴起,居然站起身,让王承恩带路去看壮士了。
……
所谓的壮士,乍看上去并不怎么样。有三百个是身残志不坚的净军太监。一百多勇卫营出身的老大爷,有不少连头发都白了。还有一百多个东厂的缇骑,就是特务,是从锦衣卫里面选拔的精锐,不过也不上阵厮杀的料。除开这些大爷、净军、特务,剩下不到三四百人看上去还稍微像一点壮士。
朱慈烺在王承恩的引领下抵达的时候,这些所谓的“壮士”正聚集在一起狼吞虎咽的嚼着面饼。簇拥得一团一团的。王承恩的几个“孙子”还在当间叫着:“千岁爷驾到,快迎驾!”
壮士们都是住在皇城根下的,当然知道“千岁爷”是指朱慈烺和他的几个兄弟,都是贵不可言的人物。当下也不吃饼了,呼啦啦的聚拢上来,下跪行礼。
“小的们拜见千岁爷!”
有个大嗓门的太监带头喊了一嗓子,然后所有人都跟着一起喊,倒是挺热闹的。
朱慈烺兴致听过,笑着说:“起来吧,都起来吧……正吃着呢?有肉吗?”
那个大嗓门的太监马上回道:“回禀千岁爷,小的没给他们预备肉食。”
“那赶紧去准备……这些都是保卫我大明江山的壮士,怎么能没有肉吃?”
“喏,小的马上着人去宫外采买。”那太监马上回答。
“王伴伴,”朱慈烺回头对王承恩道,“200个铜钱太少了,一人给一钱银子。”
王承恩一愣,这太子爷派头大啊,又是给肉吃,又是加钱的……这也太会败家了吧?
“千岁爷,一钱银子,一个月可就是三两啊……”
“照给!”朱慈烺大手一挥,“王伴伴,去拿钱来,当着本宫的面给,人人有份……净军和缇骑也都有一份。”
“谢千岁爷的赏!”
“谢千岁爷……”
一帮“壮士”那个高兴啊,又没干什么就得了一钱银子,还有肉吃,那么好的事情上哪儿寻去?
现在上北京内外城墙上值守,一天才一百个铜钱,还不管饭!
王承恩也不好当着朱慈烺的面抗旨,只能让人去取了银两,当着朱慈烺的面,十人发一两银,让他们自己分去。“壮士”们当然是人人欢喜,而跟着朱慈烺的人,却是眉头大皱。
这钱给得太多了……太子爷不会过日子啊!
第0012章 大明太子,有债必偿
“王伴伴,等那些人吃完肉就让他们回家。”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北宋穿越指南临安不夜侯铁骨[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藏国黑道特种兵盛唐挽歌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秦功极品家丁[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谍影凌云红楼之挽天倾奉天承运[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国色生枭[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覆汉[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谍海王牌大宋第一状元郎[精校版]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汉阙[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唐人的餐桌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大明国师大唐天将军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两京十五日民国投机者秦吏[精校版]朕能走到对岸吗特战先驱[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宋的智慧[精校版]盛唐烟云[精校版]枭臣[精校版]葬明[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序列大明辛亥大军阀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大明武夫[精校版]扼元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将血[精校版]三国之名门公子[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银狐[精校版]伐清[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父可敌国北朝帝业权臣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红楼之庶子风流[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雅骚[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奸臣[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