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朱慈烺轻轻点头,一提起钱,他的记忆中就冒出一堆数字。都是崇祯十六年太仓库岁入和三饷加派,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支出的数据。
原来从崇祯十五年开始,朱慈烺就经常陪同崇祯上朝,崇祯批示奏疏时,也常召朱慈烺同观,并且时常教导。而朱慈烺的记性很好,看过的奏疏都能记住大概的意思,所以记得一些户部的奏疏。
朱慈烺细细回忆了一会:好像……也不是特别没钱啊!去年的正税加上三饷加派,价值白银也有一千多万两。
“笔墨伺候!”朱慈烺吩咐道。
“千岁爷是要做文章还是画画?”黄大宝问了一句。
“不做文章也不画画,”朱慈烺说,“我要分析研究。”
分析研究?是什么意思?黄大宝一头雾水。
朱慈烺也懒得和他解释,取过一支毛笔,摊开张宣纸,就在上面写写画画,先手绘了一张用于态势分析法的表格。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将他可以想到的大明朝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等一一列出,再进行不同的组合分析。
他在后世可是拿到特许金融分析师证书的资深金融狗,不知道做过多少公司研究报告。在一团乱麻中找寻机会和风险,就是他在混饭吃的本事。在这一生,分析研究的本事,就是他可以依靠的金手指之一了。
有金手指就是不一样了!
只是简简单单的一番分析,朱慈烺就发现大明朝的基本面其实没有那么糟糕,根本算不上烂到根子了……
后世许多人提及明末,就喜欢盲目下个“烂到根子”的结论,其实都是外行话。且不说一个国家了,但是一家公司的根基是什么?董事长的能力?总经理的操守?合着遇到一个笨蛋董事长和一个贪污的总经理,公司就算烂到根子了?
根本不是这回事儿。公司的管理层是可以搞垮公司的,这没错。但不并能说遇到糟糕的管理层,公司就马上烂到根子了。
同理,也不是说公司有非常优秀的管理团队,就一定能欣欣向荣。而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都救不活的公司,那才是真正烂到根子了。
根据朱慈烺的经验,一家公司真正的根基就是一个,就是产品能不能占有市场!
如果把大明国家看成一家公司,那么它的产品无疑是能够占有市场的。
大明出产的丝绸、瓷器行销世界。从十六世纪中叶,美洲大陆开发出大银矿开始,海量的白银就开始流入大明,换取丝绸、瓷器为主的大宗贸易品。短短的百年就,就流入白银一万数千吨。差不多是四亿到五亿两,也就是每年几百万两的贸易顺差。
而这样的市场占有率,在历史上一直会维持到清朝末年,才会转化为长期的贸易逆差和白银流出。
在后世,谁会认为一家产品失去市场的公司是优质的,同时认为一家产品拥有极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可以继续占领国际市场长达二百年的公司已经烂到根子了?
如果有这样的人,千万别去从事任何和商业经营有关的工作……安于清贫,也是可以快乐生活的。
而在后来的历史上,清朝入主中原后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经营出康熙盛世,也说明了大明末年的根子根本就没烂。
一家公司根子没烂,市场没丢,也没欠下一屁股的债,只是管理团队太低能遇到了困难,才会因为更换了管理团队后,迅速扭亏为盈,再创辉煌。
要真烂到根子了,怎么可能换个管理团队就马上起死回生了?
反而是惶惶大清朝玩到最后才是真烂了。不仅自家产品没了国际市场,连国内都各种洋货的天下,而且还欠了一屁股的洋债,连本带利至少要还二十亿两白银,差不多都超过当时清朝国内白银的总量了。国家的各种主权也都和抵押品一样,押给各国列强,连北京二环内都有块叫东交民巷的地盘被各国军队占据,成了大清国土上的法外之地了。
这才是产品完全没有市场,财务上严重资不抵债,各种动产不动产全都被银行查封,公司运营出现严重困难……后来连着换了北洋、党国、红朝三个实际控制人,苦苦奋斗了一百多年,总算才让泱泱大中华重回了盛世。大清留下的资产有多烂,就可想而知了。
第0002章 太祖托梦了
很显然,大明作为一个国家,其根基压根就没有朽烂。不仅没烂,而且还相当不错。
如果用后世金融狗的标准来看,大明这个即将暂停上市的公司,其实是一家质地非常优良的公司。拥有可以长期占领世界市场,并且能带来巨量现金流的产品。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大明的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对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没它稳,也就是中国烟草能相比了。
至于大明的财务状况,短期的困难是有的。就如黄大宝言,是给没钱闹的。
但是大明的财务状况比起后世中国证券市场中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要优良!
因为大明朝廷只是缺乏经营性现金,但是并没有一文钱的负债。
一家没有一分钱债务,同时还拥有可以长期垄断庞大市场,可以带来充沛的现金流的优质产品的上市公司,仅仅是因为某些突发事件,使经营性现金枯竭……这就烂到家了?
照这个标准,中国股市还能要吗?
“大明的资产竟然如此优质……”朱慈烺抱着胳膊,心生感慨,“真不愧是祖宗留下来的基业,就是好啊!
可是那么好的大明,怎么就落到如今这地步了呢?”
“千岁爷……”一旁的黄大宝听了朱慈烺的话,还以为是问自己的,于是就低声回答道,“几日前,皇爷在御门听政时曾说: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亡国之臣耳!”
哦,现在不是根子烂,也不是没有钱,而是大臣不好了?
朱慈烺笑着吐出俩字:“瞎说!”
他前世也是大明朝的天潢贵胄,对于明亡这段痛史当然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他还是特许金融分析师,特会分析的哪一种,一分析就知道崇祯的这话是扯淡了。
一个公司搞垮了,大老板没责任,责任都是下面一群打工仔的?这话是人说的吗?
而且崇祯这个“非亡国之君”在亡国前的十七年中可是大权在握的,咋就都提拔了一批亡国之臣来做官?
难道是大明一国真没一个堪用的人才了?
那恐怕也是瞎扯淡了。明末还是有不少人才的,当反贼的有李自成、李定国,当海贼的有郑芝龙、郑成功,当汉奸的有洪承畴、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等等……
即便朝廷这边,也有不少人才,比如卢象升、孙传庭、毛文龙,连汉奸队伍中的洪承畴、吴三桂、耿仲明、尚可喜,反贼队伍中的李自成,也都在崇祯皇帝手底下干过。至于郑家海贼,更是和李定国一起,成为明末抗清的中流砥柱。
说没有人才那是瞎说,说用不好人才还差不多!
当然了,贪官污吏肯定是有的,混吃等死的宗室也多的是,另外,明朝的税收也的确存在不少问题。
要不然怎么都不止一千多万,翻个倍都不是啥问题!
在明太祖统治的年月中,大明一年都有三千多万的收入……当然,那不是银子,而是以粮食为主。不过洪武年间国家也没多少银子流通,新大陆的银子还没挖出来呢!收不上银子也挺正常的。
【历史军事】推荐阅读:北宋穿越指南临安不夜侯铁骨[精校版]天可汗[精校版]明朝败家子[精校版]藏国黑道特种兵盛唐挽歌谍影风云(民国谍影)[精校版]绍宋[精校版]唐砖[精校版]步步生莲[精校版]秦功极品家丁[精校版]间谍的战争[精校版]民国之文豪崛起[精校版]宰执天下[精校版]窃明[精校版]明末边军一小兵[精校版]娱乐春秋[精校版]大唐第一世家[精校版]晚明[精校版]谍影凌云红楼之挽天倾奉天承运[精校版]三国:开局误认吕布为岳父国色生枭[精校版]叛徒[精校版]大唐扫把星[精校版]覆汉[精校版]北地枪王张绣[精校版]抗日之兵魂传说[精校版]庆余年[精校版]国士无双[精校版]谍海王牌大宋第一状元郎[精校版]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精校版]最强兵王[精校版]汉阙[精校版]小阁老[精校版]大魏宫廷[精校版]唐人的餐桌我要做皇帝[精校版]大明国师大唐天将军花与剑与法兰西[精校版]夜天子[精校版]两京十五日民国投机者秦吏[精校版]朕能走到对岸吗特战先驱[精校版]唐朝小闲人[精校版]回到明朝当王爷[精校版]我的帝国[精校版]梦回大明春[精校版]国策[精校版]南宋第一卧底[精校版]抢救大明朝[精校版]七品封疆[精校版]大宋的智慧[精校版]盛唐烟云[精校版]枭臣[精校版]葬明[精校版]佣兵的战争[精校版]一品江山[精校版]序列大明辛亥大军阀我的第三帝国[精校版]世子很凶[精校版]大明武夫[精校版]扼元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1908远东狂人[精校版]汉乡[精校版]十国千娇[精校版]将血[精校版]三国之名门公子[精校版]红楼之庶子风流[精校版]逍遥小书生[精校版]银狐[精校版]伐清[精校版]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精校版]上品寒士[精校版]父可敌国北朝帝业权臣大明最后一个狠人[精校版]逍遥游[精校版]崛起之第三帝国[精校版]春秋我为王[精校版]雅骚[精校版]外科医生的谍战生涯崇祯十五年[精校版]寒门枭士[精校版]庶子风流[精校版]混在三国当军阀[精校版]奸臣[精校版]萌娘三国演义[精校版]大争之世[精校版]